虽无孟德之志,却有阿瞒之心是什么意思
“虽无孟德之志,却有阿瞒之心”的意思是:一个人虽无雄才大略,奸佞之心却一点也不少。“虽无孟德之志,却有阿瞒之心”中的“孟德”指的是曹操,而“阿瞒”则是曹操的小名,因为曹操生性狡诈多疑,但却有着治世的雄才大略,世人称其为“枭雄”。
曹操少年机警,任侠放荡,不治行业。二十岁时,举孝廉为郎,授洛阳北部尉。后任骑都尉,参与打击黄巾军。迁济南相,奏免贪吏,禁断淫祀。征为东郡太守,不就,称疾归家。及董卓擅政,乃散家财起兵,与袁绍等共讨董卓。
初平三年(192年)曹操据兖州,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,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,自此兵力大振,先后击败袁术、陶谦、吕布等部。建安元年(196年),迎汉献帝至许(今河南许昌东),自为司空,行车骑将军事,总揽朝政。
建安五年(200年),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,又先后削平袁尚、袁谭等势力。建安十八年(213年),封魏公。建安二十年(215年),征张鲁,取汉中。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病死于洛阳,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,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,葬于高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