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沼落见萍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沼落见萍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沼落见萍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沼落见萍迹”出自宋代方回的《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》。

“沼落见萍迹”全诗

《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》

宋代 方回

秋风吹古城,乱山绕荒宅。

树影日以疏,沼落见萍迹。

客来觞我菊,献酬殆至百。

斜照未云夕,草端露已白。

《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》方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》

作者:方回(宋代)

秋风吹古城,乱山绕荒宅。

树影日以疏,沼落见萍迹。

客来觞我菊,献酬殆至百。

斜照未云夕,草端露已白。

中文译文:

秋风吹拂着古城,乱山环绕着荒宅。

树影逐渐稀疏,池沼中浮现出草叶的痕迹。

客人来到,敬酒赏菊花,献酬频频,几乎达到百次。

夕阳斜照未完全西落,草地上已经洒满了露珠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是方回通过饮酒与友人共赏秋景的方式,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。诗中以古城和荒宅为背景,以秋风吹拂、乱山环绕等景物描写,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寂寥的秋日景象。树影逐渐稀疏,沼泽中可见浮萍,暗示着秋天的深入,草地上的露珠则象征着夜晚的降临,给人一种宁静与凉爽的感觉。

诗中的\"客来觞我菊,献酬殆至百\"表达了作者与客人共赏菊花的场景,菊花象征着秋天的花朵,也是陶渊明的象征。这里的\"献酬\"表示客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,以及对陶渊明的追随与敬仰。\"斜照未云夕,草端露已白\"则是描写夕阳斜照的景象,虽然太阳尚未完全落下,但草地上已经洒满了露珠,暗示着夜晚的临近。

这首诗通过对秋风、乱山、荒宅、菊花和夕阳的描绘,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,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。诗中融入了陶渊明的意象和文化内涵,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自然的崇尚,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陶渊明的推崇和追随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展示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悟,给人以宁静、凉爽和深思的美好感受。